今年4月,省环保集团所属企业北方公司研发的“TANK大型沼气工程技术及成套设备”,入选我省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目录,并作为重点技术在全省推广,这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目前,我们已有多项专利技术与专有技术实现产业化推广。由事业单位到企业集团,改变的不仅是身份,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思想观念,强化了市场主体意识。”这是省环保集团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石玉敏最深刻的感受。
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辽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以非凡的魄力、扎实的作风强力推进这项工作。
从2016年起,我省相继组建了省交投、水资源、环保、城乡建设、工程咨询、地矿和粮食发展等7家企业集团,将原来分散在省交通、水利、地勘等14个部门的企事业单位资产近3000亿元整合起来,撤销事业单位100多家,收回事业编制1.6万余个,并且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明显提升。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组建省属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收益提高了,财政供养负担减轻了,职工收入增长了,这一举多赢的改革实践为我省后续改革提供了借鉴。
破茧成蝶7户企业成为“试验田”
提起事业单位,过去一直给人留下“铁饭碗”“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印象。
事实上,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部门在我省振兴发展中作出了很多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一些体制机制性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从职责定位看,一些单位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从管理体制看,一些单位管理方式落后,竞争意识不强,缺乏活力和创造力;从运营效率看,大量国有资产长期未能有效盘活。”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据统计,2015年年底以前,仅省直各部门所办各级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就多达300多家,大量的国有资产分散沉淀在各部门,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甚至依靠财政资金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以前供水情况如何,水供出去多少,企业能收多少钱,都感觉与个人关系不大,反正都是挣‘死工资’。虽然没啥压力,可谁也不想年纪轻轻就这样混日子啊。”辽宁省汤河水库管理局有限责任公司供水处的武迪感慨地说。
改变刻不容缓,改革箭在弦上。
早在2009年,国家即提出“积极探索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方式和途径”。在2015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大刀阔斧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省属企业集团,使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发展,以此为切入点破解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矛盾,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16年,“着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成为市场主体,继续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2016年1月,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2月,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其后,省环保集团、省城乡建设集团、省工程咨询集团、省地矿集团和省粮食发展集团相继挂牌,这7家省属企业集团“破茧成蝶”,成为辽宁事业单位改革的一方“试验田”。
妥善安置员工吃下“定心丸”
改革好比壮士断腕,要打破既有利益,重建新的秩序与规则,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有定力和耐心,更要有扎实的作风,做好顶层设计。
为规范做好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企业集团工作,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组建省属企业集团和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工作规则(试行)》。之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做到集团组建的每个环节均有政策依据。
随后,省直相关部门开展了大范围的摸底调查,根据业务的关联性,研究提出划入集团的单位名单。
在剥离组建集团涉及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和公益职能方面,我省提出,若组建集团涉及的事业单位具有行政职能和公益职能,在调整前,要将行政职能划归行业主管部门,公益职能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划转工作坚持人随事走的原则,具体划转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
“许多人是从1970年水库成立就在这工作,端了40多年的‘铁饭碗’,一旦打破,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武迪的话道出了许多面临改革的人的心声。
事业编变合同制,没了“铁饭碗”,大家心里没底是正常反应。为了打消广大职工的顾虑,我省印发《辽宁省省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人员安置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在省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成建制转企或整体划入企业的事业单位,原在编在职人员全部划转到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劳动用工备案。离退休人员原则上一并划入集团,由集团统一管理,原经费渠道不变——此举一下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省交投集团是我省第一个完成组建的企业集团,“我们在法律顾问的参与指导下,针对原事业编制内人员和编外聘用劳动合同工的不同特点,分别拟定合同条款,为事转企职工身份转换提供契约服务和法律保障,确保划入集团人员均已按企业标准兑现了薪酬待遇。”省交投集团党委副书记马拥军说。
在省直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事转企工作进展顺利,基本上做到了干部队伍稳定、职工思想不散、工作秩序不乱、经营业务不断,保证了企业资产、财务完整,为后续的良性发展打好了基础。
激发活力转制带来新气象新变化
春夏之交,走进位于沈阳绕城高速公路的榆林服务区,可见温水洗手池、母婴室等人性化设施一应俱全,服务区的卫生环境也有了质的改变。
由管理者变为经营者,相应的服务意识也逐渐提高,这是省交投集团成立后对外表现出的最显而易见的变化。
两年多来,省交投集团等7家新组建的企业集团以全新的角色投入市场,处处展现着新气象、新变化。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省环保集团成立后,强调科研方向与市场紧密结合。我们成立了市场开发部,今年初,又成立了技术发展中心,强化技术与企业发展更为密切的关联。奖惩机制也越发灵活,去年底我得了突出贡献奖,还拿到了集团的奖励呢。”石玉敏告诉记者。
由于打破了事业编的门槛,企业的用人机制也更为灵活。“以前是受编制限制,逢入必考。现在是特殊人才,特殊引进,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经营管理处处长唐峰说。
——资源整合增添企业发展动力。
两年来,省交投集团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筹集落实省重点项目资金达259亿元。同时,省交投集团还利用“统贷统还”的资源优势,与银行开展合作,由高速公路ETC发行银行承担电子标签全部费用,并免费提供ETC用户安装使用。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7000万元。
——制度变革提高国有资产收益。
“以前是家长给留作业,现在是自学,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是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唐峰的话具有很普遍的代表性。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体制下的惰性没有了,充分调动资源谋求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省环保集团深耕环保产业,走进省内大型企业,为企业做上门的“环保管家”。省交投集团将规划设计的市场拓展到了以前未涉足的大连、呼和浩特、宁波、贵州等地。
据统计,2017年,7家新组建企业集团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149.8%。
改革永远在路上。今年以来,我省正积极推动旅游、辽勤、体育、健康、担保等5家新企业集团的组建工作。目前已成立了组建新集团工作组,所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有了7家企业集团的组建经验,相信未来的改革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