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
|
探访中国宝武钢铁电商欧冶云商:国企改革排头兵的走向 |
|
——专访欧冶云商高级副总裁王明东
见习记者 王媛媛
国企改革如火如荼,谈及本轮改革,绕不开改革范本宝武重组。而其中,不论是从人员的股权激励,还是业务模式创新,抑或管理架构调整方面来看,中国宝武重推的钢铁电商欧冶云商,都获得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去年以来,国内钢铁市场整体走好,不少钢铁电商开始“以盈利论英雄”。但欧冶云商依然稳扎稳打,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打造成为交易的服务者、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信用体系的构建者,让平台变得更有价值。
探索电商主业盈利 多渠道提升变现能力
在5月底进行了首轮股权开放及员工持股后,欧冶云商明确表示股权还会进一步开放,会继续吸引战略投资方入股,其“共建共享”的宗旨不会变为一个空口号。
“欧冶现在在做的就是探索通过电商主业盈利,除了此前备受关注的供应链金融和物流运输服务外,也在探索其他创新业务。”王明东说。
欧冶云商争取今年在平台上实现的付费交易量达到1000万吨。王明东认为,全国范围的板材市场大概是4亿吨,其中现货占10%,也就是4000万吨左右的现货,欧冶的付费交易量大概占了全现货交易市场的1/4,这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变现能力了。欧冶在持续打造增值服务盈利,并不以贸易盈利为目的。
以交易为核心 供应链金融辅助
欧冶云商一开始探索钢铁电商商业模式的时候从两块内容切入市场,一块是供应链金融,一块是物流业务。尤其是供应链金融方面,一直被市场看好。
“2016年的时候公司的确强调以供应链金融为发展核心,但后来我们的共识是,即使你有很多的资金,但如果离开供应链交易单纯提供资金,虽然能够短期内解决上下游客户的资金问题,但是对整个行业的物流、生产、加工、配套、技术服务的全流程环节还是欠缺。所以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围绕供应链交易为核心,提供一系列服务,金融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王明东说。
不论是供应链金融还是钢铁电商自营销售,如果国内钢材价格走低,将加大运营者风险。对自营商来说,前期购入的钢材会贬值,从而带来亏损;对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来说,下跌的钢铁价格可能会为贷款者带来坏账。根据中钢协发布的2017年1-10月份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国内钢材价格1-2月份轻微上涨,3月份价格开始持续走低,至4月份到达最低点,后钢材价格开始波动上涨至今。
“目前我们经历了4月份单月的单边价格下滑,钢材平均价格下滑1000多块钱,但是中间只发生过两三笔不良账款,后期通过对实物进行处置,到目前没有形成任何坏账,这是我们整个体系能力的体现。”王明东说,自从2008年左右的钢贸危机阵痛后,上海地区钢贸商的高坏账率使得银行“谈钢色变”,但历经10余年的清洗,留存下来的规范经营的钢贸商仍然有正常信誉和资金需求,这是欧冶云商推出一款叫“绿融”的互联网产品的原因——具备小额、高频、分散特性,主要向中小企业进行100-300万元左右的贷款,可以线上完成,简单快捷。
王明东说,欧冶并不着急,仍然是专心搭建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我们坚守第三方属性,还是要在整个钢铁生态圈建立起中立、中介的角色,不做自营,不跟钢贸商去争夺采收、销售端的利润,而是通过我们这个平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增值服务获得收益。”
电商合作 业内盯上欧冶物流
“欧冶云商在宝武集团中的定位,实际上是定位在现代贸易物流板块。所以欧冶还是专注于从生产端到最后蚂蚁用户的中间环节,帮助减少物流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减少技术加工损耗,提高加工成材率。”王明东说。
目前,钢铁电商之间简单的合作形式就是中小钢铁电商利用欧冶平台做交易,此外,被盯得最紧的则是欧冶的物流仓储系统。实际上仓储物流合作早就落地。王明东举例,2016年,宁波某加工中心利用欧冶物流运帮平台进行运输线路竞价,半年就实现了19%的成本节约,而这里节约的成本也是通过整合更多低效的回程运输资源实现的。
“实际上全国有2000多家钢铁仓库,欧冶云仓已经覆盖了超过1600家仓库,欧冶通过赋能来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王明东说,欧冶物流去年在拓展“千仓计划”时,彼时国内较知名的20几家仓储企业投资入股了欧冶物流,这些仓库在欧冶看来,都是优质的合作管理仓库。王明东说,欧冶给钢贸商提供的是一个包含采购、生产、销售、财务记账等功能性内容的支撑服务。 |
上一篇:2017年,山西国企改革“流水账” 下一篇:国企改革红利释放 重庆市市属国企实现“三 |
|
|
|
专家顾问 |
|
|
彭建国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
|
郝东升
曾任某央企直属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法律顾问等职务,第一批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 |
|
|
袁敬华
中集研“厂办大集体改革专家小组”组长,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主任。 |
|
|
骆志生
国企改革实战专家,著名律师,亚洲最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首 |
|
|
苏海南
权威劳资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历任劳动部(人社部)计划工 |
|
|
研究成果 |
|
资料下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