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改革评论 研究成果 培训咨询 政策法规 案例分析 关于我们
研究成果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国企改革“四惑”


就国有企业改革本身来讲,我们近期感受到的一些困惑。

困惑一:怎样破解公有制产权?

现在混合所有制推进得比较慢,进展比较迟缓。对于私人企业、私人资本来讲,会认为:要是和你混合了,要是不占大股东,就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没有特殊的利益,就缺乏混合的动力。对国有企业来讲,会认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没必要用心去逐步推进混合,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证不犯错误,保证政治正确。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本身也缺乏混合的动力,所以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点来推进陷入了困境,进展十分缓慢。刚才看了产权改革的过程和分析,包括在80年代的放权,然后承包制,然后90年代股份制改革,产权多元化改革,推进企业上市,到现在混合所有制推进产权改革,这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但是在我来看,现在到底公有制产权还有没有前途和希望,下一步到底怎么走?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到了迫切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探索劳动者和资本的关系,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关系。到底要建立什么样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管是80年代的承包制也好,放权让利也好,还是现在的激励制度也好,都是探索解决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建立劳动和资本的利益共同体,但是到底怎么去建立?还缺乏有效的路径和手段。虽然提出了员工持股改革,但大家都知道,现在只是试点,并且推进的速度、管理的模式、员工持股的特点都严重地制约了当前推进劳动资本实现利益共同体的步伐。

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破题。我们对400多家近十年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经验作为案例做过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产权改制中,员工包括管理层持股是效率最高的产权改革模式。一般情况下,所谓的混合所有制、产权多元化,我们第一想到的是合格的外国投资者,外国投资者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但是实际上,大型的外国企业和中国的国有企业合作,只是把国有企业当作生产车间,外资来的时候必做的几件事是:第一,把国有企业原有的研发部门砍掉。第二,把品牌砍掉,然后把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车间来占领中国市场。所以这样的企业,生产经营不错,但是对于我们本土企业来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缺乏可持续的未来。

和私有资本合作也是这样的。现在,要借助私有资本的活力,活力是干什么的?很简单,就是大家去赚钱。但是,私人资本做大了以后,公司大了以后,同样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我们看一看华为公司,包括海螺公司,为什么做得好?华为公司是纯粹的民营企业,核心就是员工持股,劳动者和资本是密切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个人感觉,在中国,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对于产权改革的规律是一致的,就是要探索劳动和资本怎样形成利益共同体。要破解这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之下,才能深入地可以说最大化地激发企业的活力。

这个和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规律一样,美国的ESOP做得非常好。谷歌也好,Facebook也好,入职第一天就有这个公司的股份,所以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利益共同体。

美国一本电视剧这样讲,从产权角度来讲,美国有8千万把电钻,每个家庭都有一把电钻作为家庭工具,但是每个电钻一生的使用寿命是14分钟,只用14分钟,美国经济学家提出这么一句话:我们美国每个家庭占有一把电钻这个私有财产的效率是最高的吗?不见得。所以,如论是Uber也好,无论是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好,共享经济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产权在淡化,共享权、使用权在快速地强化,只有共享才能够最大化财产的效率。

所以,在信息社会条件下,怎么样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激发产权的内生的活力,这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困惑二:如何实现有效的共生治理?

我想说的有这么几个体会:

第一,当前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在我们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的效率。我们要有基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个自信是交叉认知,双向介入,这种制度模式适合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所以,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这是我们非常坚持的一点。

第二,在国有企业的治理中,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董事会建设。建立一个有效率的董事会,这个董事会不谈虚的,首先保证股东们的权益,尤其要保证中小股东的权益。人家投资一家企业,要正常地给人家分红,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分红,分红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法律的治理。同时,公司治理要更加有助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要学习公共治理。我曾去过德国,在介绍德国的时候,第一条就是我们是一个共同治理的国家,在企业,不管什么企业,只要是大型企业必须贯彻共同治理法,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我想,下一步中国的国有企业要率先建立共同治理的体制和机制。

困惑三:如何建立激励相容的企业内部机制?

不解决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搞不好。新华社的同志也在这里,前几天新华社发表了内参,最后也公开发表了,影响非常大。现在国有企业又成了新一轮的黄埔军校,留不住人,大量的人才流失。进入国有企业很不容易,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名校的学生进入,但是干了五六年之后,就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留不住。甚至有的管理团队、科研团队整个团队都走了。

大学毕业以后在国有企业干6年以上的很少,为什么?因为激励制度。根据我们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国有企业领导层整体的收入只是其它所有制企业的三分之一;从内部分配本身来讲,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大锅饭现象;从分配的收入结构来讲,当期收入过高,中长期激励过低。主要存在这三大问题。

三大问题的最根本的根源在哪里?就是收入分配的决策机制没有按照包括改革、法律的有关规定。比如说,法律规定得很清楚,企业的收入分配权利是企业的自主权利,但这个事儿现在是人社部说了算。招一个厨师,要问一下人社部关于厨师工资的标准,来一个全中国的平均数据,没有任何个性化,不适应企业的需求,所以人才走了。当前,可以说收入分配问题是国有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的、核心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需要解决的、迫切的、核心性的问题,这个要在改革中尽快地解决。

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个现象,人大校友刘强东的京东公司关爱员工,说要让员工的收入即每一个快递员的收入超过县长,只要国务院给县长涨工资,公司就立即给快递员涨工资。现在县长的收入确实不高,五六千元钱,有的地方只有四五千。快递员收入高了,但我想问一个问题:这种收入分配体制合理吗?

困惑四:怎样建立一个集中、统一、高效的国有资本国家所有权制度体系?

这个问题,已经探索了多年。改革的历程包括“三统一、三结合、三分开”。“三统一”即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三结合”即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三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虽然有一整套的做法,但是很多事情,在改革的实践中,问题依然非常多。

一说管企业,一说国资委,有人就对国资委有意见,说管得太死,把国有企业管死了。有的学者说:“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改革,怎么改呢?要以管资本为主,不要管企业。”但是管资本怎么管,我们想半天,琢磨管资本不管干什么行吗?比如说给企业100个亿,爱干什么干什么,这行吗?不行。不考核竞争成效行吗?也不行。不决定收入行吗?雇了一个董事长或总经理,给多少钱得定啊。所以,很多事情不像有的学者讲的“管资本了就不要管企业”,不是这么回事,很多事情必须管,出了事故国务院第一个找的就是国资委。所以我想说这个还很难,实际上存在着改革不到位的情况。改革在文件上提的是一个,在实际操作中不一样。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管人,国资委管得了吗?搞好一个企业最核心的就是企业家,但到底任命谁去,国资委说了不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是国资委的,搞好国有企业的责任是国资委的,就是说结果是国资委的,但是权利不是国资委的。任命来了一个人,国资委提目标——每一年要增长6.5%,这个速度不能低,这是GDP的速度,实现2020年目标的速度。国资委提了目标,提了之后,要给予有效的激励,给这个人发工资。怎么发?国资委说了不算,人社部说了算,所以工资这块,国资委是没有权利的。

然后呢,办了企业要收钱,有利润要收了,收给国家,但是国有资本的预算,国资委说了不算,财政部说了算,现在依然是这样。国有资本怎么收?收多少?国有资本怎么花?花到什么地方?国资委说了不算,怎么要钱还得找财政部。国有企业重大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权利,但是发改委说了算,要投资项目赶快去批,赶快走流程,发改委一盖章,说:好,干吧。可以了。

所以我们这个体制,“五龙治水”,“九龙治水”,找不着责任方,这种体制到底怎么办?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在十六大提出了“三统一、三结合、三分开”的改革原则之后,对20032012年中央企业的经营绩效、变化情况和制度,做了一个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是“三统一、三结合、三分开”的体制,极大地促进了国有企业效率的提升,体制的贡献率占30%。就是说,这个体制还是有效的。

下一步怎么改?我个人认为,所有公益性的资产应该由财政部管;所有经营性的(赚钱的)资产,代表了公有制这样一种制度模式,代表了全民利益的这种资产,应当由国资委来负责,同时要落实“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这样一种制度,这样的话,出了问题就能找到责任人。任何一个制度都是这样,只要有责任人,就好落实,就有目标,就能采取各种各种的措施。现在可以说又到了“五龙治水”的新阶段,新一轮的改革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种退化,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倾向。

那么,对于企业本身来讲,现在可以说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比较困难,这是和整个改革的成效、改革的进展密切相关的,但是,企业的发展刻不容缓,每天每时每刻,中央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都在全中国、全世界签署无数个合同,都在推进各种各样的项目。我们有很好的技术,比如特高压、智能电网,全世界领先;高铁技术,全世界领先;核电技术,全世界领先。很多项目,包括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包括能够上天入地的研究,包括航空母舰,都可以批量化生产,保证国家的需求。但是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国有企业怎样形成更加富有内生活力的体制机制,形成更加激励相容的制度环境,来促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为每一个人的发展,为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这依然是一个挑战,需要各个方面去做出努力和贡献,才能做得更好。

企业不容易,迭代也好,黑天鹅事件也好,每天都在发生,柯达这么牛的公司,一转眼没了,还有诺基亚手机。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要回答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实践问题,怎样应对黑天鹅事件,怎样回答“什么都做对了但是在竞争中失败了”这个问题,使国有企业保持持久的、可持续的竞争力,贡献给国家,贡献给社会!谢谢!

 

上一篇: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 党    下一篇:国有企业改革路线图
专家顾问
彭建国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郝东升
曾任某央企直属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法律顾问等职务,第一批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
袁敬华
中集研“厂办大集体改革专家小组”组长,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主任。
骆志生
国企改革实战专家,著名律师,亚洲最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首
苏海南
权威劳资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历任劳动部(人社部)计划工
研究成果
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管理中股权交易等4
破解东北国企混改障碍的战略选择
产学联合文库:国有企业产权无偿划转
经验介绍:某集团公司家属区“三供一
某国有集团公司“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天津港:关于优化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
国企改革重点不在去杠杆 要将国企推
资料下载
国企改革1+N文件
职工家属区物业分离移交正式协议(范
厂办大集体改革部分政策文件
中国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概述
辰安科技: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国有企业改革路线图

版权所有: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电话:(010)65707841

专注国企改革实战咨询


京ICP备200041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