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省要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加符合山西经济战略转型要求,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相当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改革和发展高度融合,是贯穿国企国资各项工作的双重奏。“十三五”时期,我省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定责、分类考核,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入融合。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要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企业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实行企业领导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合理限定法人层级,有效压缩管理层级,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要完善和落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关闭破产等有关政策;推进依法治企,做好改革领域的法律风险防范;加快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十三五”时期,省属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采取果断措施,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做好加减乘除法,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要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要重新审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盈利模式,及时对企业战略进行再定位,通过国有资本形态转换等方式,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剥离严重亏损或资不抵债的板块,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要加快实施“革命兴煤”“六型转变”,做好煤和非煤两篇大文章。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有效供给。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责任,保护生态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双创”示范项目;继续保持研发技改高强度投入,探索建立创新投资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强化融资创新,积极拓展多元化、低成本股权、债券融资渠道。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要强化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费用管理,提高综合成本利润率。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注重创新文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激励政策,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