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改革评论 研究成果 培训咨询 政策法规 案例分析 关于我们
改革评论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一论断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何为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作出及时调整:一方面,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各类消费需求的性价比、安全、质量等要求水涨船高,消费趋势也愈发向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而有效供给却难以跟上。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观政策要稳。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存量增长动力,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积极利用外资,积极稳妥扩大对外投资。三是微观政策要活。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能,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四是改革政策要实。要加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落地,加快推进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要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同时严格控制企业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组合拳”;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财税体制改革,要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要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银行体系改革,要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完善个人账户,提高统筹层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大方向。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更应该以排头兵的姿态走在经济结构调整前列,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上一篇:国有企业的双重特性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下一篇:以“三大改革”为突破口 做强黑龙江省国有
专家顾问
彭建国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郝东升
曾任某央企直属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法律顾问等职务,第一批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
袁敬华
中集研“厂办大集体改革专家小组”组长,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主任。
骆志生
国企改革实战专家,著名律师,亚洲最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首
苏海南
权威劳资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历任劳动部(人社部)计划工
研究成果
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管理中股权交易等4
破解东北国企混改障碍的战略选择
产学联合文库:国有企业产权无偿划转
经验介绍:某集团公司家属区“三供一
某国有集团公司“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天津港:关于优化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
国企改革重点不在去杠杆 要将国企推
资料下载
国企改革1+N文件
职工家属区物业分离移交正式协议(范
厂办大集体改革部分政策文件
中国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概述
辰安科技: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国有企业改革路线图

版权所有: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电话:(010)65707841

专注国企改革实战咨询


京ICP备200041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