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三四年,终于见到亮了”,五部委发文全面放开铁路投资与运营市场。观察人士称,这是比混合所有制还彻底的改革。
7月30日下午,发改委等五部门发文,全面开放铁路投资与运营市场。在融资方式上,首次提出了“支持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和运营铁路,向社会资本开放铁路所有权和经营权。”这意味着国资铁路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铁路建设与运营领域可以进行最充分的市场竞争,社会资本完全可以控股曾被视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铁老大”。
对比之前的表述,在2013年8月,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放开在地域上扩展至全国范围,在项目上包含了所有种类的铁路。之前最为“出格”的实验也,被外界称为“中国近年来首条民资为主”的川南城际铁路,以民资为主导,最终因没有民资参与入股而愿望落空。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义重大,是习近平在吉林讲实体经济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向外界传递了重要信号。
1、打破垄断、市场化改革的大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增长,与深化改革的大方向一致。
2、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大力投资基建,保证稳增长,促进就业,与此措施一致。
3、十三五期间,铺设铁路网,预计2015年铁路投资规模会到8100亿元,与此目标一致。2014年铁路建设取得创纪录的成绩,完成投资8088亿元,新线投产8427公里,创历史最高纪录。未来几年,中国铁路投资依旧会维持在高位。但是庞大的资金缺口也让中国铁路总公司“喘不过气来”。截至3月31日,中铁总负债合计3.747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717亿元;同时中铁总负债率进一步提高,达到66.2%。
4、股市震荡,实体经济乏力,如此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稳中求进。
5、政府推广PPP模式的干货。
但是依然有困难。“只见门打开,不见客进来。国欲退,民不进。”之前首条民营铁路遇冷,即是明证。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表示,如果单纯以建成后的运输收入来招徕民资入股,效果会很差,因为铁路投资周期长、资金大、回收慢,且收益率不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铁路,运量上不去,往往初期都是亏损的,没有哪家民资耗得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分析称,铁路有较高的技术、资质等门槛,在招标的时候也阻挡了一部分民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