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重华 发自北京
“明确混合所有制,目的是多种资本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要防止舆论导向在进退上争论不休,防止无端炒作,影响大局”
在28号举办的人民政协报社财经智库沙龙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从促进国民共融发展全局角度对混合所有制发出了观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李毅中表示,当前要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目标和任务。具体来说,李毅中建议要明确,到2020年国有企业除了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的少数或者极少数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属于混合经济的应该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不控股的股权结构。
对于民营企业如何进入到国有垄断领域,李毅中建议,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具体安排,特别是特许经营领域要有大的进展。
“垄断行业像能源、电力、铁路、电信、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金融以及非工业的其他方面,要有具体安排”,李毅中表示说。
虽然现在提出混合所有制后,国有企业似乎比民营企业更有动力,且民营企业对于如何同国资这样的“大家伙”合作还有顾虑。李毅中认为,现在看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更主动,但混合所有制是双向的,私营企业通过合作、合伙、股份制、吸收社会公众股,要增强大的社会化的程度。
“我冒昧的讲一讲,若干年以后没有所有制的标签,都是社会化的企业”,李毅中说,“提升民营企业社会化的程度,而且创造条件上市,吸纳各类机构投资者和国有企业投资,民营企业要解放思想也可以吸收国有资本”。
当前,混合所有制还在探索阶段,一些委员的调研显示,有些民营企业还囿于原来的家族化经营的观念,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担心进入国资后丧失对股权的控制力。但同期参会的全国政协常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称,说民营经济不想走混合所有制道路,这也是误读、误导。
厉以宁说,当前有必要把为什么要建立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有什么好处,对民营企业有什么好处,要讲透,要参观一些案例,培育一些混合所有制成功的案例,要宣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曾经管理过国资领域的官员,李毅中也强调,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还有一个问题是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些竞争性领域。但是党的文件里从来没有说过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领域退出,没有这样的话,不能误读,如果误读的话可能会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会削弱。
李毅中在参会时说,“我多年来提倡不要再说国退民进,国进民退,应该是国民共进,协调发展,无谓的争论有些是不了解情况,有些人就跑去制造混乱,应该是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