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聚焦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取得了哪些进展?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如何落地见效?快来看看吧 !
最新热点议题如下:
#01
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在五个重点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02
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如何落地见效?
#03
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
#04
开展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05
在节能减碳方面,国资央企取得了哪些成就?
#06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对下一步工作该如何再聚焦、再部署、再推动?
权威解答
01 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在五个重点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国资委回应
战略性重组全面提速。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进入新的加速赛道,先后完成了一批资产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共涉及6组12家中央企业。例如: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整合了行业优势资源,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积极举措,对国际造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通过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切实增强中央企业在种源、化工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保利集团重组中丝集团、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有序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专业化整合有效推进。专业化整合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委以相关领域行业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稳步推动中央企业之间的专业化整合,取得良好成效。例如:2020年国家管网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收购三大石油公司相关管道资产,打破我国油气干线管道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实行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的传统格局,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X+1+X”油气市场运营机制和“全国一张网”新格局初步形成,有效保障了我国油气能源安全稳定供应。2021年4月,通过集中有关中央企业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力量,组建成立了中国星网集团,是立足国家战略全局、顺应科技产业变革大势的重大举措。
并购工作稳步开展。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围绕国家需要,围绕主责主业、重点关键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并购工作,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服务疫情防控开展并购,国药集团积极并购传统疫苗生产线,并迅速改造为新冠肺炎疫苗原液生产车间和分包装车间,大大缩短了产能建设周期,提升了疫苗可及性。二是围绕深化央地合作开展并购,鞍钢与辽宁省最大国有企业本钢强强联合,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成为真正的东北“钢铁航母”,推动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三是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开展并购,中国远洋海运通过收购秘鲁钱凯码头等项目,积极布局全球支点网络,强化产业链核心资源控制,促进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互联互通与经贸往来。同时,通过整合辽宁等地物流企业,积极构建点、线、网立体层面全程物流与供应链综合能力,全力确保国际国内贸易物流“生命线”循环通畅。
“两非”剥离、“两资”清退取得积极进展。通过两个专项的开展,下决心坚定做好“退”的文章,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效集中优势资源,切实帮助企业减轻包袱负担,实现轻装前行、更好发展。一是全面摸清底数。指导各中央企业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全面自查梳理现有业务板块及所属企业经营情况,并组织内部审计部门专项核实自查情况,确定2041户“僵困”企业名单,核定“两非”剥离任务共计1562项,涉及资产3160.7亿元。二是全流程监督确保完成质量。在“两非”剥离中,建立“每月一汇总、季度一报告”的跟踪督导机制;在“两资”清退中,开展全工作过程跟踪,组织专门力量分批对“僵困”企业开展专项核查。自去年9月启动“两非”剥离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51家中央企业通过吸收合并、破产重整、对外转让等方式,剥离非主营业务252项,涉及资产共计495.7亿元。三是借助专业化平台精准施策。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化平台公司、发起设立相关基金等方式,帮助各中央企业完成好“两非”剥离、“两资”清退工作。
“压减”工作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7月底,中央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法人户数累计减少超过1.8万户,减少比例超过34%。一是管理层级明显压缩。通过“压减”,中央企业管理层级明显缩短,最长管理层级压缩至5级,61家企业管理层级低于5级,约占全部中央企业的63%。二是集团管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压缩管理层级,集团总部指令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传导至基层单位“神经末梢”,对链条底端国有资产的监督监管能力不断增强。三是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压减”工作开展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减少人工成本402亿元,减少管理费用33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6万元增加到59.3万元,提升比例超过30%。
延伸阅读
2021-8-25
02 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如何落地见效?
国资委回应
一是构建一个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立足东北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的实际,央地企业根据所在行业和产业链情况,灵活采取横向、纵向、混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控制力。充分运用中央企业采购平台、销售网络,依托中央企业市场、品牌等方面优势,不断完善地方国有企业供应链。
二是构建一个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机制。充分借鉴中央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经验做法,央地企业探索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企业参加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参与中央企业国家实验室科研项目,聚焦卡点、突出重点,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地方国有企业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等在中央企业的应用,以用带研、以用促研、以用强研,牵引攻关成果迭代优化升级。
三是构建一个产业转型升级协作机制。重点围绕地方国有企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开展联合诊断,从提升精密制造能力、质量管控能力、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和装备工艺水平等方面“把脉开方”。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序开展节能降碳、绿色能源建设、碳指标交易等领域的合作,共享低碳绿色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产权合作、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深度合作,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构建一个公司治理互动完善机制。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各环节、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内部制度体系等方面,加强央地互动,共同落实好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要求。全力推动子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配齐建强,探索双方互派外部董事、兼职董事,进一步拓宽董事来源渠道。将中央企业董事选聘、管理、考核、评价、退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分享给地方国有企业,有效提升董事行权履职能力。
五是构建一个企业管理共同提升机制。依托正在开展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重点在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八个方面,推动地方国有企业精准对标先进找差距,全面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明晰总部职能定位,科学设置组织架构,探索推行“扁平化”“大部门制”“项目制”管理,优化集团管控模式。加强精益化和数字化管理的学习,组织开展相关培训,进一步推广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
六是搭建一个人才培养提升平台。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中央企业根据地方需求,选派管理和技术骨干到地方企业挂职交流;地方企业结合人才培养实际,选派人员到中央企业挂职。中央企业在组织专题培训时,邀请协作企业派员参加,推动地方国有企业各类人才提升业务能力。引导和支持地方企业积极参与中央企业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加强地方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七是搭建一个交流研讨平台。央地企业采取定期召开研讨会、务虚会,举办讲堂、讲习所等多种方式,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定期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到企业授课,了解行业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进行前瞻性思考和谋划。同时,围绕共性问题,共同到先进企业、发达地区取经,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八是建立一个工作对接体系。央地协作行动既涉及各级国资委,也涉及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子企业,层级多、范围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有效协同的工作体系,各方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形成工作合力。结对协作的双方企业负责同志要定期沟通情况,具体工作部门畅通联系渠道,形成多层次的互动交流机制;明确每月、季度、年度工作内容,及时研究解决协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力促进相互交流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级国资委要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跟踪进展,协调解决问题。
03 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
国资委回应
一是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协同”。通过开展协作,发挥中央企业龙头作用,深度挖掘地方资源优势,推进央地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有效衔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创新,实现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二是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开展协作,着力提升东北国有企业精密制造能力、质量管控能力、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和装备工艺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三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开展协作,组建科技攻关团队,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研发,共享研究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聚焦“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开展协作,分享公司治理和管理经验做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董事会建设,推广精益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五是聚焦“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协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人才培训培养、挂职交流,着力打造地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东北振兴提供保障。
04 开展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国资委回应
一是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落到实处,落到具体企业,落到具体事项上,尽可能有操作性,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是促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让市场化经营机制能够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形成中央企业与东北地方国有企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局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
四是发挥国有企业在东北振兴过程中的龙头作用和示范带动效用。
延伸阅读
05 在节能减碳方面,国资央企取得了哪些成就?
国资委回应
长期以来,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对中央企业节能、低碳、环保工作的督促指导,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加强规划引领、严格考核约束,有力推进中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央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大幅下降,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目标要求。同时,中央企业努力向全社会提供绿色低碳能源、产品和服务,为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国资央企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努力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上走在前、作表率。
目前,国资委正在制定推进中央企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应用,发挥好国有经济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作用。
06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对下一步工作该如何再聚焦、再部署、再推动?
国资委回应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上联国资改革,下接国企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综合性改革。
试点企业一是要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产业链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聚焦打造一流总部,将战略管控和授权放权落实到位,加快优化管控模式;聚焦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体系,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市场化改革,转机制增活力,加快打造一批更具活力的微观市场主体;聚焦提升管理效能,对标世界一流,持续加强核心能力建设。
试点企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积极探索创新、加快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开展考核评估、动态调整试点企业名单,深入总结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确保投资公司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