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各党派团体以及县区政协作了大会发言。这些发言调查深入、数据翔实,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报从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从混合所有制经济、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家庭农场、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等方面,全面解读、深入报道。
■核心提示
中国江苏网1月28日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徐州,一座老工业基地,过去所有制结构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1999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民营和外向型经济,300多家市属国企改革相继完成,截至2013年,全市各类企业57000余家,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共存的局面。
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市工商联作了题为《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充分释放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发言。那么,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又面临着哪些困境呢?
“国民”联合 “1+1>2”
“民营企业借助国有企业的资源基础,得到了大力支持,而国有企业也借助民营企业市场灵活的优势,实现了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谈起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位民营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
这样的感受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同。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市混合所有制企业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多样。目前,我市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以国有存量资产为基础,引进战略投资者。近年来,徐钢总厂、天能集团、万邦生化、百货大楼等26家大中型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引进资金40多亿元。法国圣戈班、华润电力、上海能源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参与了我市国企改革。
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布局中不断调整,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积极推行,又为国有资本与各类社会资本相互参股,进行形式多样的股权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同一产业链内的企业间合作共赢的一种普遍趋势。徐州万通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生产经营的中华老字号企业,2003年,公司为了靠大联强,增量改制,引进同行业龙头企业恒顺集团的国有投资,组成徐州恒顺万通食品酿造有限公司。通过改制重组,企业完成了两种所有制的互相融合,实现强强联合。目前,企业年产系列食品8万吨,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酿醋生产基地。
随着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入,民间投资逐步与国有资本联合,广泛参与市政公用领域,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积极投资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项目的运营和养护。徐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是一家从事道路、市政建设等基础施工的工程公司。为了公司业务拓展需要,2005年,与大型国有企业中建材合作,设立苏州同力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几年的合作实践,运营成效显著。
“经过实施改革改制,企业所有制结构得到了优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力量,在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说。
“混”还是不“混”?“国民”遇尴尬
去年3月,省工商联、省国资委联合完成《关于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指出,当前,针对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交叉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现状,企业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与认识,一种是“不敢混”的心理,一种是“不想混”的思想顾虑。
调查认为,对于民营企业“不敢混”,国有企业“不想混”的这种矛盾心理,要加强引导,解放思想观念。
2013年,我市私营个体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升,私营个体企业达到41.7万户。私营个体企业注册资本2455亿元,增幅全省领先。但与国有企业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或品牌还不多。同时,我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过于集中,分布不合理,没有形成规模,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这样的发展现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该负责人说。
除了自身的发展,客观存在的发展环境,也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该负责人认为,目前,投资环境仍然不够优化,经济秩序和法制环境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外来战略投资者参与本地国企改革。同时,在政策待遇上,本地民营企业享受得少,甚至享受不到,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的积极性。
破除障碍 这条路很宽广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春天,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看到了新的契机。
破除思想障碍,这是“国民”首要面临的问题。
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认为,国有企业要在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上解放思想,破除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对立论”。在所有制管理权限上解放思想,加快跨所有制、跨行业的重组。民营企业在扩大规模上,也要冲出“家族制”迈向股份制、涉足混合制,积极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而扩大民营经济规模。
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已经提上日程,国有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该负责人建议,按照国有企业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全部退出的原则,对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对资产规模大、改革难度大的国有企业实行管理机制、投资机制改革。同时,引导国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国资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业准入渠道,这是民营企业最大的困扰之一。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应该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结合我市化解过剩产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非公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动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做强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