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姜海锋/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9日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随即,对混合所有制的关注达到了顶点。大家关心混合所有制的背后,其实质是关心国企改革。此前,中石化2月19日宣布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为国企改革揭开序幕。混合所有制也被解读为国企改革的主攻方向。
但混合所有制能够解决国企改革的困局吗?恐怕未必。
国企改革的硬骨头是打破垄断,让各市场主体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至少从目前透露出的政策路径来看,混合所有制和打破垄断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直接将垄断行业和垄断资源向社会和民营资本放开,才是正路。
当然,混合所有制和以往相比,在国企改革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混合所有制和国企改革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国企改革的动因何在?一是内因,一些国企业绩逐年下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受到挑战。近两年整体宏观经济活力不足,GDP下行,一批国企纷纷出现亏损,A股十大亏损王中,国企更是占了很大比重;二是外因,部分国企享受垄断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压抑了市场活力的释放,对提振整体经济十分不利。
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也许能帮助国企进行有效的“市场化改造”,让国企瘦身增效,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改变过去“任期制”时,长期化的思维考虑不足等诸多问题,去除行政化的束缚。但这种良好的期待,在现实中却存在诸多障碍。
一是混合的“度”如何把握。这种混合不仅仅是资本融合,更是管理、运营和企业家精神的融合。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打破国有股东日常运营中“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的局面。此处若无突破,“混合”毫无意义。
二是混合的“安全性”保障。民营资本与国企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为了能够进入垄断行业,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使企业做大做强。当民营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时,其资金的投入可能会被侵蚀,或沦为国企融资的工具和渠道。这也是民营资本所担心的。在权力面前,民营资本的力量是弱小的。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2月12日曾在亚布力论坛上称,混合所有制定义不清,是个伪命题。“混合的结果,不是国有的侵吞民有资产,就是民有的侵吞国有资产,一定是这两种结果,不会有第三种结果。”这种思考与习总书记的提醒,也恰恰不谋而合。
作为新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们希望在推进国企改革中能起到实质性作用,而不是掩盖国企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在相关细节都不清晰的情况下,我们对混合所有制持悲观立场。
所幸,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这还是让人看到了民企进入垄断领域的一丝曙光。
|